任何或斑斓或素朴的丝绸、缎布、绒线,只要经过孙秀兰一双娴熟妙手的设计制造,一只只、一件件玲珑可爱、憨态可掬的布老虎便出现在人们眼前。潍县布玩具是以虎文化为切入点、对十二生肖以及元宝、葫芦、年年有余(鱼)、事事(狮子)如意等民间吉祥物象进行布艺上的模仿和制造的工艺。近日,新黄河记者走近潍坊市寒亭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潍县布玩具代表性传承人孙秀兰,发掘小玩具在新时代焕发活力的故事,以及他们一家三代人的传承故事。

是手艺,也是“守艺”

从外观的设计、布料的选材、加工缝制到玩具内料的填充,布老虎的全部工艺,孙秀兰都坚持纯手工完成。整体工艺采取按部就班的流程,准备零件、安装零件、缝制、填充等工序均有序进展,每日的工作量被她安排得井井有条。就安装的效率而言,每天一般可达到100-250个左右,规格较小的情况下可做300-400个。孙秀兰介绍,双层或多层的花纹裁剪、粘贴,是潍县布玩具最古老的手法。而上下纷飞的“挂线”,则是布玩具工艺中的一大亮点,意指将圆柱形的真丝制线在一个附着面上用胶粘贴而非单纯缝制,在熟能生巧中做到不打转、不翻滚,从而毫无痕迹地固定在老虎鼻子上,整个过程干净洗练,所见之人都称赞其为“飞线”。在孙秀兰熟稔手法的流转下,一只质朴的布玩具顿生浓厚的民间气息和独特的地方色彩,弘扬传统文化之美。

孙秀兰自幼便跟随在母亲孙爱美的身边,接受耳濡目染的民俗熏陶,很小便对布玩具制作产生了兴趣,从六七岁时的剪切零件,到十三岁时一个人可顶三个人的制作份额,她一点一滴地接过了母亲的衣钵家传。后来当上人民教师后,为了不使这项从一代代老祖宗手中传下来的手艺失传,她毅然离开了热爱的三尺讲台,专职从事潍县布艺玩具的传承和宣传工作。说起母亲以前经常将种地与零工的收入补贴到布玩具制作时,她不由感慨道,“民间工艺不是发家致富的饭碗,但只要有了良心和热爱,才能耐住寂寞,代代相传。”从业三十多年,孙秀兰渐渐理解了母亲那种传递星火的坚决信念:“必须要传下去,祖宗的东西不能丢了”“抓不住质量,就是砸自己的饭碗”“单子可以不接,钱可以不赚,但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多年来的谆谆教诲反复回响在她的耳边,让她不敢在技艺和质量上有所懈怠——多年秉承手工制作的同时,她还一直坚持使用A类太空棉填充和纯棉布料缝制,而市面上流行的布老虎工业仿制品则多采用劣质布料和黑心棉制造。耐住了金钱的诱惑,孙秀兰说,这便是“艺人和商人的区别”所在。

今年是壬寅虎年,作为潍坊传统民俗象征之一的布老虎,订单销量较往年相比有较大增长。出色的作品往往集齐了全家人的心血,年忙期间,孙秀兰与母亲、儿子、丈夫每天都要自早上八九点赶工至凌晨两三点,一天只吃两餐饭。她笑称自己“墨水喝少了”,常由两个双胞胎儿子为布玩具制作提供缝纫、填充乃至设计、取名等助益和建议。如今两个儿子都选择了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的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颇有想法的他们打算为母亲今后布玩具的网销直播、市场指向转型做好准备,从母亲手中接过担子的同时也将非遗文化与新型电商进行创造性结合。

布老虎也有正能量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有些行业比较艰难,但布玩具手工业却受挫不大。如今,孙秀兰依旧坚持每天早上五点半开工直至干到凌晨十二点,有时遇到急单还要加班至凌晨一两点。就布玩具作品的表现形式而言,可谓造型独树一帜,手法粗中有细。在孙秀兰今年创作的几件极具创新性和代表性作品中,有一只名为“平安福(虎)瑞”的布老虎,它身长42厘米,设计鲜艳新丽,火红的额顶象征着“鸿(红)运当头”的吉祥祝福。这件作品历时三天完成,寓意在虎年里平安康乐,虎“福”谐音,表达了民间习俗对新年新气象的美好祝愿。孙秀兰在3月山东疫情较为严重的时候,还报名参加了社区的抗疫志愿者,这段服务经历给了她很多的创作灵感,她接连以身穿防护服的医护工作者“大白”和义务志愿服务人员“红马甲”为原型设计了新的布老虎作品,分别取名为“白衣战士”和“中国红”,其中前者是一只蓝条纹的白老虎,还戴上了透明防护面罩;另一只则是花老虎,身着志愿者的红马甲。在2020年疫情初期,孙秀兰还设计过一件名为“平安福禄(葫芦)”的布老虎,它身上的王字、眉毛、眼睛、鼻子、牙齿、耳朵乃至小眼珠、小蹄子都端着宝葫芦,寓意为“葫芦歪,不生灾;葫芦正,不生病”。这些凝结着传统技艺又富有时代感染力、召唤力的作品给予人温情又澎湃的力量。潍县的水土涵养了灵巧生动的布玩具文化,艺术来源于生活,民间工艺更是如此。在潍坊当地有句俗语“千虎一面”,讲的便是布老虎虽然威严可爱,模样上却大同小异,接过这柄火炬的孙秀兰正是意识到了这点,从最初对传统款式进行仿照,到后来进行创新设计,她不断对原有制品进行创造性的推陈出新。新世纪以来的二十余年间,孙秀兰已推出了五百多款新型布玩具,她表示自己每回外出参展,都要认真揣摩其他民间工艺的长处,以调补自身的弱点。据孙秀兰介绍,布玩具的客户群体主要集中于旅游景点批发订货、访亲问友伴手礼品以及国内、国际交流展会等。

虎虎生威,中国“鲁”造

孙秀兰在布玩具文化的宣传与传播方面也不遗余力,经常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中小学校园为孩子们讲授布玩具制作知识,感兴趣的学生和家长们有时也会来到她家里进行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孙秀兰积极鼓励孩子们对布老虎的造型设计进行大胆创新,而不是简单地照葫芦画瓢,谦虚的她表示,“每次教大家做布老虎,我自己都会从中学到不少新东西。”孙秀兰也被聘为齐鲁师范学院的工艺美术教学艺术指导教师,还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首批民间艺术大师、首批潍坊市巾帼大师等荣誉称号。

不仅在国内有数量不菲的粉丝,孙秀兰的布玩具还走出国门,受到了很多国际友人的喜欢,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大使。她手绣的狮子布玩具成为中法文化交流年庆的吉祥物,她还为海南亚洲小姐选美大赛设计过庆典虎及相关礼品。孙秀兰表示,自己已有六个新年没能在家里与亲人一同度过了,曾在不少国家的新年展会上呈现山东民间的非遗文化,“不仅是走出潍坊,走出山东了,还要让我们的老手艺走向世界。”在这些展会上,她总是带着半成品进行手工艺方法的展示,带领群众开展体验,教授缝制手法和刺绣技艺,并受到了热烈的反响和欢迎。

打造“山东手造”品牌,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乡村振兴和壮大文化软实力。孙秀兰表示,对于非物质文化民间手工艺的未来前景,孙秀兰始终持有积极的态度,“工匠精神和文化情感应当且一定会落实在一代代人的身上并传承下去,而如何在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两手抓’的平衡中推动民间工艺的保护和发展,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作为我国文化和旅游部的重点工作之一,“东亚文化之都”是落实“促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倡议”的重要举措,是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宣言的重要成果。通过“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向世界展现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崭新面貌,对推动国内城市文化建设、亚洲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潍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日韩隔海相望、毗邻而居,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潍坊正在努力!(范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