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伏连绵的山岗下,是一片碧绿的稻田。稻田上小火车缓缓开动,随风飘来的,不仅有游客的欢声笑语,还有雨后田野所特有的淡然草香。
这里是广州市从化区米埗村,地处流溪河畔,洛溪河与磻溪河从境内流过,周边有从都国际会议中心、从化马场等大型企业项目,生态环境优美,十分宜居宜游。
米埗村小火车游赏项目
米埗村里的稻田
米埗村位于流溪河畔
然而,随着旅游业越来越兴旺,生活垃圾也伴随着群众生产生活而增多,这对于这条依靠“青山绿水”的生态旅游村庄而言,无疑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米埗村第一书记肖丽表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首先要破解的难题。”为有效解决“垃圾围村”问题,米埗村下定决心推广垃圾分类,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事实上,近年来从化区按照“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工作原则,探索具有从化特色的“一个回收驿站+二级模式管理+三个回收机制+四类标准设施+五个保障机制”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12345”模式,成功打造60条示范村,通过不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让广大农村旧貌变新颜、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米埗村内米社民宿
游客在参观
设置垃圾分类环保驿站 便民服务受好评
“要让垃圾分类工作得到实效,建设完善垃圾分类收集体系是关键。”肖丽介绍,2018年起,米埗村开始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组建垃圾收运保洁队伍,全村设置多个点位摆放垃圾分类回收桶,每家每户配备了一个可回收物桶,一个其他垃圾桶。这样,农村保洁员工作量大大减轻,日常工作中他们有更多时间向村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分类管理村里的可回收再生资源,只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对点位进行清扫回收。
今年,在从化区城管部门的指导下,米埗村对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了升级改造,巧妙利用空间,建设了一座环保驿站,便于村民投放大件垃圾、装修零星废弃物等。驿站不仅设有可回收物收集点、有害垃圾收集点,更设有称重设施、照明设备、洗手池等,摆放了绿植点缀,成为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
村内垃圾分类环保驿站
“以前大件的垃圾我们都不知道应该扔到哪里去,现在有这个驿站,我们投放垃圾方便不少,自打小站进村后,村里垃圾乱扔乱堆的现象减少了,村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村民梅姨说。
“城乡生产生活环境不同,垃圾种类也不同,不能照搬城区模式,而需要打造更符合农村实际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从化区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地域广阔,农村分散,农村生活垃圾占比近七成,农民对垃圾分类普遍接受程度不高,在农村实施垃圾分类,不能简单地分几个桶,然后把垃圾拉走,要从乡村生活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考虑优化垃圾分类特色做法。
为此,从化区努力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12345”模式,即建设1个综合性垃圾分类环保驿站,落实镇(街)、村二级模式管理,实行三个预约回收机制,按照四类设施标准,统一农村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坚持五个保障机制,不断增强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同时,米埗村等不少农村积极创新垃圾分类模式,依靠老百姓天然地利用垃圾、处理垃圾的意识和能力,在超市、驿站等设置回收点,采取鼓励以旧换新、积分兑换、自动回收等“入乡随俗”式的垃圾分类方法,调动广大村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从化区辖下邓村村的“宣教室+环保驿站”模式,西和村的“智能化环保驿站”模式,锦村村的“厨余垃圾就地循环利用”模式,西塘村“美丽银行+美丽超市”模式,都充分展现出农村垃圾分类新风貌。
党员干部作表率 提升群众环保意识
为了保障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序开展,从化区将垃圾分类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镇(街)党员干部模范带头,整合农村党员、志愿者和专业队伍力量,开展各类宣传培训工作,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各行政村建立垃圾分类红黑榜,分类情况良好的农户上红榜,对不予配合或拒不改正的,以黑榜的形式进行通报,组织开展“五个最美”评选活动,持续推动垃圾分类成为群众自觉。
由于米埗村地广人稀,要把大家聚一起不容易,该村充分发挥党员志愿队伍的作用,通过走村入户为村民发放宣传单张,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志愿者很有耐心,一开始村民垃圾投错了会悉心指导,如今大家都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了。以前村里脏乱差,现在环境好很多了。”米埗村村民花姐说。
党员志愿者协助村民投放垃圾
建设干净整洁的农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米埗村一样,如今,从化不少农村也正和广大农民一起发力,深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确保垃圾分类落实到位,环境卫生观念也发生可喜变化,农村“颜值”越来越高,大家生活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接下来,从化区还将不断充实完善“12345”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建设从化特色新农村,助力村民绿色生活,推动农村绿色发展,继续为高质量建设幸福美丽生态之城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