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年平均增长超过14.5%,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年净增量超过250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加超过4.5件……这些优异的成绩是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成立五周年的一个缩影。在福厦泉自创区考核评估中,厦门片区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此外,最新报告显示,厦门创新能力指数居全国72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第11位。
昨日,厦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做客厦门市人民政府网,为市民解读厦门自创片区的发展历程和成效,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路径。
晨报记者 钟宝坤
通讯员 李根 曾广明 翁卫红
名片
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截至目前,国务院共批复了2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涉及全国56个城市,覆盖61个国家高新区。
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于2016年6月正式获批建设,厦门是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个片区。根据国务院批复,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旨在打造连接海峡两岸、具有较强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建设成为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政策先行区、海上丝绸之路技术转移核心区、海峡两岸协同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于厦门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先行先试
创新案例具全国影响力
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于2016年6月正式获批建设。五年来,厦门片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聚焦创新创业的痛点、难点,深入先行先试探索,先后出台“科技创新25条”“成果转化19条”“创新驱动9条”等系列重磅政策,推出129项改革创新举措,形成了“互联网+技术转移”“科技信用贷款”“‘无需申报、直接兑现’惠企政策”等一批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创新案例,26项改革创新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最大限度激励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在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方面,厦门片区在全国较早实施“企业研发费用补助”政策,对企业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投入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企业无需申报科技项目即可获得资助,且所获得的补助资金企业可以完全自主调配,有效调动了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五年来,申报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企业数和研发投入额年平均分别增长59.63%、32.93%,带动全市R&D经费投入实现较快增长。
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厦门片区试点“无需申报、直接兑现”惠企政策,即以信用为前提,企业无需提供任何申报材料,直接开发票即可享受财政奖补资金。2019年市科技局率先在“企业研发费用补助”中策划试点实施“无需申报、直接兑现”。2020年一季度疫情防控期间,“无需申报、直接兑现”改革创新举措发挥重大作用,1341家科技企业未提供任何材料即第一时间获拨付首笔40%研发费用补助资金共3.25亿元。
在科技金融创新方面,厦门片区推出了免担保纯信用“科技信用贷款”新产品。以企业财务指标、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等相关数据为依据,构建企业授信模型,自动生成企业信用贷款预授信额度,联合科技金融合作银行为企业办理信用贷款,单户贷款金额最高可达500万元。试点一年多以来,已有381家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获得纯信用免担保“科技信用贷款”8.49亿元。
重要抓手
高新技术企业大幅增长
高新技术企业是厦门自创片区工作、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是科技创新全面融入、主动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厦门片区建立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的“全周期”梯次培育体系,并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核查机制。
五年来,厦门自创片区累计培育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22家次,实现净增加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80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73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家。截至2020年底,全市资格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82家,占全省35.19%。今年1月-4月,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972.27亿元,同比增长50.90%;实现营收1000.75亿元,同比增长58.30%。
产业布局
现代体系构建成效初显
厦门已经启动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工程,遴选推出柔性电子、新型显示、第三代半导体、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八个具备爆发式增长潜力的未来产业。针对产业链、创新链关键缺失环节和薄弱环节,布局建设柔性电子、未来显示、人工智能等三大支撑性研究院,组织实施66项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示范项目,营造了良好产业培育氛围。
目前,集成电路产业构建形成国内最完善的涵盖“集成电路设计-晶圆测试-产品检测认证-保税交易”全链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2020年实现产值265.6亿元,同比增长11.6%。
生物医药产业在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32项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取得国内Ⅲ类器械注册证3项、欧盟CE注册等国际认证90多项;宝太生物等43家医疗物资企业进入商务部出口企业名单,厦门大学牵头研制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临床二期已经完成。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预计产值达776亿元,同比增长16.72%。
厦门成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突破千亿规模,2020年营收达1972.59亿元,同比增长13.87%。
为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厦门自创片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启动建设了能源材料省创新实验室(嘉庚创新实验室),正在策划生物制品省创新实验室、海洋科学省创新实验室,培育打造支撑区域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
强化科技招商引智,2019年以来引进落地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新松机器人、微软(中国)等11家国字号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研发机构项目,新增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高端储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9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建设40家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
展望未来
建设科学城等重点项目
要加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厦门片区未来要怎么做?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厦门自创片区建设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聚焦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超越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着力建设厦门科学城、打造重大创新载体、发展未来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等标志性、抓手型工程,提升创新链效能、产业链水平,为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到2025年,厦门自创片区力争R&D经费投入强度3.5%,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3500家,厦门科学城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未来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5%,科技创新实力和产业链国际化水平跻身创新型城市前列,为打造中国创新名城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来源:海西晨报